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2021-05-11 15:17:32
关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今天(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危机

人口普查中透露出哪些人口危机?

新生人口增长速度处于非常低速中以及男女比例失衡。而男女比例失衡的影响还要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问题。

人口危机最直接的冲击是养老金问题。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来得更快。

2017年12月,人社部的社保报告显示,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20亿,扣除2015年结余的88亿,总欠账也达到了23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在全国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情况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经快见底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四年后的2020年,收不抵支的地区数量从7个上升到了22个。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东三省是养老金缺口的“重灾区”,恰恰就是养老保险抚养比最低的几个省份(至于湖北,在2016年时就已经收不抵支了,2020年受疫情冲击,调剂规模大幅上升)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目前解决的方案之一,是“南金北调”。即把养老金有富余的那些地区(共7个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划拨一部分“余粮”给不够用的地区。

解决的方案之二,是从央企和中央金融机构的国有资本中,划拨一部分给社保基金。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后者(央企向社保基金“输血”)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我绝对支持。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这条路能走多远?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80后人口的总数是2.28亿,90后是1.74亿,00后是1.47亿。也就是说,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23%,00后又比90后少16%。

按照这个下降速度,到了80后退休之时,补充进来的20后劳动力总数很可能只有一半。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

靠央企输血,能扛得住吗?

对策

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从60到65,到67,到70,甚至更晚。

前几年有一些专家会跑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又或者是“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但无论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退休的本质不过是消减老年人的福利以减轻社会的负担。

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后来这个口号变成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而到了今天这个口号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这部电影播出后引起过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妈也曾经说:“如果家里再困难的话,你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2016年,横滨一家医院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输入体内的点滴被混入了洗涤剂成分而不幸死亡。

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对此,日本电视台还引用了一项调查数据报道:认为政府无需再为老弱提供福利”的民众有38%。

日本舆论还进一步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使日本年轻一代负担更重,无形中对老者心生恨意,这也是日本近期“弃老、憎老”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并会因此引发伦理问题。

回到现实层面,如果人口危机不解决,等待我们的很可能是以下两种局面:要么退休后就只能领到非常微薄的养老金,要么不断推迟退休年限。

比如德国,已经在讨论把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而日本则是普遍实行弹性退休制,即政府鼓励各企业自行放宽退休年龄,个别企业甚至已经把退休年龄放宽至80岁。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虽然不是强制,但在深度老龄化的现实面前,多数日本人根本无法在60岁时按时退休。

根据2018年的数据,日本60-64岁、65-69岁、70-74岁这几个年龄段的老年就业率分别为 68.8%、46.6%、30.2%,甚至连7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业率竟然都还有9.8%。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德国也好,日本也好,人家那都是发达国家,而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退休年龄比德国、日本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未富先老的代价。

80后将不幸成为第一代承受这一代价的第一批人,而90后、00后则将遭到更剧烈的冲击。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这样看来,要从容地面对一系列人口危机带来的影响,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或许要从当下就开始积极增加收入,合理理财,为可预见的未来做打算。衣食住行皆是之后需要考虑的重点。特别是在住这一方面,有人就在这个危机下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市场变化。

人口数据下的房地产路

●城镇化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 63.89%(第六次普查为 49.68%)

按照所谓的国际规律,城市化率到达 70% 以后,房地产的黄金期就过去了。但中国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城乡二元的户口制度,居住在城镇不意味着落户在城镇,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等于户籍人口城镇化——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户籍人口城镇化仅仅只有 45.4%,距离国际上所谓的 70% 标准线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房地产的黄金期还很长很长。

●出生率下降:人口年均增长率降至 0.53%(第六次普查为 0.57%)

全面放开生育,应该不远了。不管有没有效果,全面放开生育还是会对房地产有明显影响。哪怕只有少数人愿意生三孩或四孩,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已是非常大的数字——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比例虽小,绝对值仍然很大,放进房地产这个小池子,影响就会变得剧烈。五居室户型的需求会因此激增(五居室户型在当前商品房供应结构中占比极低)。

●老龄化: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升至 18.70%(第六次普查为 13.26%)

老龄化严重,是不是意味着养老地产的黄金时代到来了?没有。比「比例」更重要的,是「质量」。

只有等到「70 后」甚至「80 后」退休,养老地产的黄金时代才会到来。所以,快则要等到 2030 年,慢则要等到 2040 年,养老地产的黄金时代才会到来。

现在还是养老地产的青铜时代。

●人口红利衰竭?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口红利主要不来自于「劳动力」,而是主要来自于「消费力」。

对于人口增长率下降,传统的安慰方法是:要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你看,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8930 人(2010 年)上升为 15467 人(2020 年)。这么说也对,但还是沉溺在工业时代的思维窠臼里。

现在是数字经济时代,人口红利也进化到了新境界——

◆人口红利的进化公式

○农耕时代:人口红利=战斗力+劳动力

○工业时代:人口红利=劳动力+消费力

○数字经济时代:人口红利=消费力+创造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多面宏观预测是什么样?

0

评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