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早,工作了一周的梅溪湖街道金茂社区居民胡女士,简单收拾好运动装备,走出家门仅5分钟,就到达小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刷脸”进门后,她开始了每周两次的健身打卡之旅。
晨光微露际,在岳麓街道惟盛园小区,曾女士与家人在楼下的羽毛球场上挥汗如雨,运动唤醒快乐多巴胺的感觉让她沉迷。
夜幕降临时,热衷运动的彭女士换上装备,邀上即将上初中的儿子,扫上一辆共享自行车,在梅溪湖畔的绿道驰骋。
近年来,湘江新区持续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质升级,逐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拓宽了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径”,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2023年底,新区体育场地总数量为5051个,总面积为453.27万平方米。
如今,在新区,“1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逐步实现健身场地举步可及,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室外运动场、体育公园、各类健身场地设施给了居民丰富的健身选择,加之玉赤河全民健身中心、联江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共体育场所计划今年建成,“健身去哪儿”有了更便捷的答案。
那么,新区究竟做对了什么?
01、亮品牌 群众成“体育主角”
长沙马拉松比赛、橘子洲马拉松比赛、首届体育旅游文化艺术活动暨首届乡村运动会、首届社区运动会、首届“湘江杯”篮球赛……一场场体育赛事老少皆宜,全民共享健身环境。
图片来源:马拉松报名网
在新区,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和日常,成为人们展现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新区大力构建区、街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让一年四季都成为新区群众的“运动季”。
2023年五一假期,莲花神仙谷首届体育旅游文化艺术活动暨首届乡村运动会举行,12支代表队进行了多项农趣活动竞赛,营造了“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湘江新区首届社区运动会,63支参赛队伍参与竞逐,点燃了城市的运动激情;湘江新区首届趣味运动会,51支参赛队伍“各显身手”;湘江新区首届“湘江杯”篮球赛,49支参赛队伍,让精彩“篮”不住。据统计,全年共176支队伍4000余人参加了各级各类赛事,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
在举办各类赛事的同时,新区还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校友足球旅行季”“亲子足球旅行季”等足球+旅游新业态,打造大王山湘江欢乐城冰雪运动、潜水运动等特色“体育+”游线。
“健身场所的不断完善,办赛水平的不断提升,品牌活动的不断增多,是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体育处负责人介绍说,新区持续打造湖南湘江新区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品牌,最大化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让全民健身活动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02、强基础 全民健身“举步可就”
“小区楼下就有羽毛球场,我几乎每天都去打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家住岳麓街道惟盛园小区的曾女士提及家门口新建的健身场地,很是高兴,“特别方便,抬腿就到!”
室外运动场。彭娟 摄
与曾女士一样能在家门口享受体育器械的还有含浦街道含泰社区村民王建新,在沃之园附近的健身广场,村民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家门口有了健身器材,空闲的时候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锻炼身体了!”村民王建新高兴地说。
全民健身渐成热潮,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基础。如何让城乡居民在“处处能健身”的体育生活圈里各得其乐?
自2021年起,新区根据长沙市重点民生实事统一安排,开展了新改建室外运动场项目建设。立足解决群众身边的室外运动场“老破旧”的问题,挑选出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场地纳入改建计划,高标准制定、统一了室外运动场改建的项目、内容、标准,通过地基处理、加装围网、篮球架、专用球场LED灯、监控设备和休息座椅,铺设颜色鲜艳的悬浮地板,老旧运动场完成华丽变身。目前,新区已完成新改建室外运动场项目50处。
家住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的居民黄跃民说:“自从小区楼下的运动场建好后,年轻人多了一个运动的好去处,老人小孩遛弯也有了更好的选择。”
同时,新区还将成套的健身器材送到群众家门口。
自2022年以来,通过立足自身,统筹经费,新区采购200多套全民健身路径及其他健身器材,投放到新区的各个社区、村,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城区15分钟健身圈”“农村30分钟健身圈”,目前,新区24个街镇237个社区(村),已实现全民健身器材设施全覆盖。
03、优服务 社区健身“智慧可及”
“以前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想锻炼都找不到地方,有了这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后,就不怕没地方锻炼了!”“刷脸就能进入,运动设备也很专业、智能。”在岳麓街道麓枫和苑小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因其方便实惠等特点,吸引众多居民前来锻炼。一个月仅需花费25元,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智能健身体验。
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麓枫和苑店)。彭娟 摄
走进该健身中心,室内环境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放眼望去,一排智能化的健身器材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不少市民正练得汗如雨下。
120余平方米的健身中心内,设有器械运动区、跑步区、瑜伽室、更衣室等多个功能区,配备物联网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史密斯机等智能健身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居民只需下载运营方的官方APP,完成注册和人脸录入,就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进入。然后通过手机扫码可选择器械进行锻炼。在APP上还可以提前预约器械、在线交流、查看运动数据与身体指标。”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健身中心于2021年年底对外开放,采取无人智慧化管理,室内的灯光、新风系统和窗户均为智能控制,会按照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让居民拥有舒适的健身环境。此外,健身中心通过监控、烟雾探测等系统24小时保证安全,各种健身器械还可通过其记录的数据,精准地为健身者提供个性化管理服务。
“群众要健身,场馆是依托”,社区健身是城市体育最生动的载体。如何打造“5分钟健身圈”,是切中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关键。自2019年试点以来,新区利用小区的闲置空房或架空层,采用“政府出资、社区出地、企业运营”的模式,在全区建设67家智慧社区建设中心,覆盖全区19个街道54个社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健身服务,也让公共文体设施走上了智慧赛道,成为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平台。”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体育处负责人说。
04、增效益 家门口实现“健身自由”
高架桥下空地化身球场,会是怎样的场景?
近日,位于莲花镇桐木村南洲路高架桥下多功能运动场高标准建成,即将投入使用,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健身锻炼,尽享运动的快乐。该运动场共建设4个标准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场,是今年长沙市第1个完成的立交桥 (高架桥)下空间改造。
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体育处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是闲置空地,为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今年6月底开始改建成运动场,刚刚完成施工。“运动场建成后,可以辐射附近的3700多位居民。运动场附近还有一块马场,假期来此度假体验骑行的游客,同样可以来此运动、遛娃。”
“金边银角”皆可成运动公园,立交桥 (高架桥)下空地便是“挖潜”的重点。今年以来,湘江新区先行先试,对区域内立交桥 (高架桥)和公园绿地进行摸底,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原则,计划全年完成立交桥(高架桥)下多功能运动场改建4个,不断丰富群众健身运动场景,让全民健身的热情不断释放。
此外,多家在建场馆也选择绿地公园。
位于长潭西高速以东的玉赤河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就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不久之后将开门迎客,新区居民健身多了新的去处。而洋湖体育公园二期项目也在筹备中。据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公园一期于2017年建成开放,总用地面积约115亩,场内共有10片高品质足球场。公园二期总用地面积约60亩,拟建设篮球、网球、羽毛球、游泳馆等场馆。
玉赤河全民健身中心效果图。湘江智谷集团供图
“2024年计划新建1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新改建10个室外运动场、新改建10个国球进社区项目,新改建150公里健身步道。”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体育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新区将继续抓实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推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记者: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