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片一特”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居民闲暇之余找到“组织”;开展各类邻长服务项目,邻长上门走访成为老年朋友的新期待;利用“邻里茶话会”收集民意,把矛盾解决在“家门口”……
在观沙岭街道公园里社区,通过持续深入推进“三长制”工作,固化“每月一聚”“每月一访”“每月一议”的邻长服务机制,不仅畅通了党群服务沟通桥梁,也逐步推动着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再向主人社区转变。
观沙岭公园里社区
01、每月一聚——“社区新朋友”找到“邻里组织”
湘江畔,滨江芯,成立于2018年的公园里社区,凭借区位优势叠加教育优势,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群在此定居,服务好这些“新朋友”成为社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是老家过来带孙的,普通话说得不好,长沙话又听不太懂,平常送小孩子到学校后,不知道要做什么来打发时间。”像朗秀英这样的群体在公园里不是少数。
参考图
为了提高新住居民的归属感,公园里社区结合楼盘分布和人员分布情况,科学划分11个片区,宣传招募295名邻长,构架“片—组—邻”三级交流群,创新打造“一片一特”群众性文体活动。荠菜煮鸡蛋、欢乐套圈圈、夏季凉茶、冬日插花、暖心锅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齐聚一堂,共话家常,闲暇之余找到了“组织”。
以兴趣为指引,社区还在春秋两季开设瑜伽、舞蹈、书法、摄影、茶艺等多个社群课程。截至目前,共招募学员4000余名,居民因热爱而相识,唤醒了浓厚的邻里情。
02、每月一访——“有事找邻长”成了“居民共识”
“一个服务包、一本便民口袋书、一个民情本”,推选出来的邻长充分发挥“楼栋人员熟、毗邻关系近、基本情况清”的优势,风风火火开始“上岗”了。
“见到生人问一问,摸清人员情况;楼道里面看一看,畅通‘生命通道’,新政策讲一讲,做到家喻户晓;发现矛盾说一说,促进邻里和谐。”这是公园里社区邻长们走访过程中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公园里社区将邻长走访分成“三步走”,先是梳理底数全面走,细化重点户和一般户,将空巢独居老人、重病家庭、残疾人等列入重点户开展每月一走访,再结合社区安全排查等重点工作专题走。
党员李芳今年2月份报名成为邻长以来,积极开展走访,哪家有人生病住院、哪家是空巢老人,她都能“脱口而出”。针对70岁以上的长者,李芳更是每月联系,了解长者的日常需求,长者们亲切地叫她“芳芳”。“我这一栋70岁的李娭毑报名了第四季度长者生日会,我把礼物送到李娭毑手里的时候,她高兴极了。”
通过生日礼物送上门、便民义诊送上门、爱心理发送上门等邻长服务项目,现在,邻长上门走访服务成了公园里社区老年群体的“新期盼”。
03、每月一议——“群众急难事”有了“解决渠道”
“从恒大御景湾小区通往施家港公园正门的道路要走楼梯,前些日子就有去公园锻炼的老人摔伤了,是否可以增加一个无障碍通道,方便老人小孩去公园?”在11月28日的“邻里茶话会”上,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公园里社区及时对接滨江新城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无障碍通道正在加紧建设中。
公园里社区
为让民情收集、问题处理形成闭环,每月的“邻里茶话会”,由片长牵头,物业公司、邻长就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议事,形成行动清单,并依托宣传栏、微信客服号、业主微信群等媒介进行公布。
同时,积极引进法律顾问、人大代表等专业力量定点联系社区,为社区治理组建“智囊团”,通过提供专业建议,把矛盾及时解决在“家门口”。
今年以来,公园里社区电梯维修、高空抛物、噪音扰民等30余项关乎居民生活的问题通过“邻里茶话会”得以顺利解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美好生活,步履不停。公园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娜表示,社区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服务模式,以“片组邻”三长工作助力服务升级,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共同体,让更多“新老朋友”享受“美好公园里”建设成果。
记 者 | 胡 谦 通讯员 | 张 娟
更多长沙岳麓区观沙岭二手房,请登录象盒找房长沙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