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道路硬化平坦了,新修了电动车充电棚、非机动车停车棚,地下车库和篮球场翻新了,还打通了高层和低层之间的生活通道,邻里交流交往也更方便了。
最主要的是,加了增压泵后,家里再也不用为用水问题苦恼了。”在梅溪湖街道骑龙社区骑龙安置小区,居住了20余年的谢昆山正与邻居谈论着小区的变化。
随着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铺设完成,路面进行了硬化,小区规划了停车位,房前屋后得到美化、绿化,还引进了21家商户,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居民增收,这个已经有十余年的安置小区真正实现“脱胎换骨”。
从“问题生”到“模范生”
从“住得忧”到“住得优”
骑龙安置小区如何实现的?

骑龙安置小区△ 停车位前后对比
“菜单式”改造 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崭新的大门道闸、焕然一新的篮球场、方便快捷的电动车充电棚、整齐有序的停车区……11月14日,记者走进骑龙小区,焕然一新的院落设施次第映入眼帘,居民们对此称赞不已。

骑龙安置小区△ 篮球场前后对比
骑龙小区是原骑龙村自留地的村民集资建房,始建于2012年,2014年陆续分房,共10栋楼,1385户居民。
与许多老小区一样,由于岁月的侵蚀,骑龙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小区内市政和基础设施破损失修,小区内居民停车难,低层住户用水难,部分居民私自硬化绿化用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区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小区改造是个系统工程,改不改、怎么改、改哪里,居民最清楚、最明白。在梅溪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由骑龙社区党总支牵头,引领骑龙小区党支部组建共建机制,发动网格长、楼栋长、邻长通过实地走访,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居民需求,形成小区提质改造需求“菜单”,优先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环境和基础配套问题。
改变自2021年10月开始,小区提质改造正式启动。“为了推进改造进程,社区发动小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定期召开线下会议,听取居民意见让改造更贴近居民实际,同时监督工程质量、协助化解小区矛盾。”骑龙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斌告诉记者。
通过改造
小区地下管网提质了,增加了增压泵,低层住户用水难题得到解决;重新修缮了路面,解决了路面坑洼天晴扬灰下雨积水的问题。
此外,小区新建设施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改造后小区新增机动车位100余个,基本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难题;新建50处电动车充电桩,解决飞线充电安全隐患问题;翻新小区篮球场,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场地;翻新了地下停车库路面,安装了车库指示牌,排除了停车安全隐患。
“改什么,居民说了算;怎么改,居民出主意;改造中,居民齐参与。”杨斌介绍,整个过程中,社区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让提质改造效果真正惠及于民。
“示范性”引领 小区管理逐步常态长效
“以前小区周边是黑灯瞎火的,人影都没见几个。提质改造后,越来越多的商户选择入驻,现在到处灯火通明的,人气很旺。”虽已立冬,寒意凛冽,但居民张双理脸上的笑容却是挡不住的温暖。

骑龙安置小区实景图
骑龙小区是一个典型的安置小区,物业费、维修费用一直由集体经济支出,且小区无收入来源,管理常常陷入被动。
如何让小区管理实现常态长效?“只有盘活小区现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才是长久之计。”杨斌坦言。
小区环境变美了,临街商铺也成了“香饽饽”。2022年9月,一封诚意满满的“招租令”吸引了第一批11家商户入驻。
“这个门面地段好,价格也适中,周边没有同性质的店铺,所以我们就租在了这里。”7号仓库是第一批入驻的商家之一,老板曾安云说,“进驻后,店子生意不错,顾客大多是周边居民。”
2023年4月,第二批3家商户入驻;6月,第三批5家商户入驻;9月,第四批2家商户入驻。至此,小区累计引进商户达21家,基本形成了一个集服装、母婴、药店、零食售卖等业态在内的小街区。“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看这附近没有同类型的店子,二是店铺租金合适。我有信心长期经营下去。”觅鲜水果店老板胡女士如是说。
“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小区治理体系趋向完善,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斌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小区2022年实现230万元集体收入,不仅新引进了物业公司,小区设施后期维护费用也得到了保障,小区管理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杨斌表示,下一步,骑龙社区将持续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党建引领,汇聚“人人有责”治理力量,整合“人人尽责”多元要素,打造“人人享有”幸福生活,不断推动构建基层治理“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
记 者 | 彭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