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显著。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日前,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受访中表示,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可以让普通民众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观点备受关注。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权威专家,孟晓苏主张在大城市实现保障房覆盖50%的低收入家庭。他认为,保障房可以以优惠价格提供给“一低两新”家庭,也就是低收入家庭、农民工家庭和年轻人新家庭。这无疑可以极大地改善他们的住房获得感。
专家孟晓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还可以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保障房:让普通群众实现产权梦
如孟晓苏所言,保障房可以以不包含地价的成本价出售给低收入群体。以北京为例,不收取地价后,保障房价格只需商品房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门槛。
通过拥有房屋产权,这些普通群众也能分享到房价增值红利。正如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改”一样,保障房未来也可以在一定年限后进入商品房市场流通。届时,保障房价格随整体市场上涨,低收入群众的资产也会相应增值。
“这就使这些以优惠价格买下房子的老职工,他们的房产几年后可以进入商品房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货币运行,房价都上百倍增值了。”孟晓苏说。这为普通民众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
据悉,当前中国拥有千万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已达211万户。收入差距日益明显,保障房建设对改善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保障房: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
针对保障房建设,孟晓苏提出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央企”的模式。他认为,如果仅依靠地方财政和土地,容易造成保障房建设的无效供给。必须增加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并发挥央企的带动作用,保障房建设才能更有效。
“5万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就更大,因为保障房不收土地出让金,5万亿元投资就可能超过商品房10万亿元的投资效应,可以规模化的建设保障房,同时进行了房地产供给结构调整。”孟晓苏表示。
无疑,保障房建设需要中央和地方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政府供给"系统投入、规划科学、保障到位、监管严密,保障房才能真正造福广大低收入群体,让更多普通人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