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1200万!长沙发布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
象盒小编
2021-12-27 14:40:05
关注

12月24日,长沙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布。

常住人口1200万!长沙发布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

一是发展协调的区域空间;

二是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

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达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

三是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

四是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到2025年,落实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常住人口1200万人以上,城镇空间结构更加优化,组团发展更加均衡,土地利用更加高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85%。

五是魅力凸显的特色空间。

规划提出:构建以长沙为极核的都市圈。以长沙中心城区为极核,长株潭都市圈为主体,周边区县(市)1小时通勤圈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区域性城市空间聚集的大长沙都市圈,优化都市圈空间布局。

推进以长沙为核心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强力推进长岳协同发展,加大长岳经济走廊建设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出台政策支持。通过整合长株潭要素集聚的核心优势和岳阳通江达海的门户口岸优势,共同参与区域竞争,发挥整体区域长江中游的核心引领作用。

未来通过推动湘阴、汨罗融入长沙大都市区,扩容大长沙都市区,提升长沙辐射带动能力和湘阴、汨罗的承接协同能力,引导中心职能在更大范围的重组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促进长株潭同城化:

统一管控生态格局。推进长株潭都市区形成“一心、一脉、十楔”的生态格局。“一心”为长株潭绿心,“一脉”为湘江,“十楔”分别为黑麋峰生态绿楔、捞刀河生态廊楔、大围山-浏阳河生态绿楔、岳麓山生态绿楔、谷山生态绿楔、大王山生态绿楔、仙庾-大京生态绿楔、渌江生态绿楔、涓水生态绿楔、涟水生态绿楔。与湘潭共同保护大王山绿楔,与株洲共同保护九郎山省级森林公园、五仙湖水库、仙廋山绿楔。

协同城镇功能布局。积极推动形成两条区域走廊。推动望城经开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城联动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天易经开区、雨湖工业集中区、岳塘经开区共同打造湘江西岸(长潭)科创走廊。推动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园区、雨花经开区主动对接株洲产业园区共同打造湘江东岸(长株)智造业走廊。

构建同城化交通网络。引领构建构建“大”+“环”型轨道快线网。新增长浏快线、长宁快线与长株潭城际形链接城市主要中心,新增长株潭城际西环线和东环线链接湘潭、株洲主要枢纽,以轨道快线实现城市中心和枢纽间的“直连直通”;与株洲、湘潭加强城市轨道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强化绿心的中间连接。协同构建水铁联运的货运体系,加强跨市对接,形成同城同网高快速网络,加强南向干道衔接,扩大长株潭同城化效益,强化北向联系干道,加快湘阴、汨罗、平江融城步伐,统筹长沙市域范围东连浏阳、西接宁乡的路网建设。

统筹协调的城市空间总体格局:

以千万级人口的国际化大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模式,坚持“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形成“一核两副十片、一轴一带两廊”的城市空间总体格局。

常住人口1200万!长沙发布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

一核两副十片:围绕五区联动,做大城区,构建核心带动、片区优化、新城发力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即长沙中心城区,重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突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担当的核心职能,建设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质量城市服务核心和生活城区;

“两副”,即浏阳城区和宁乡城区,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做实县区的要求,构建浏阳、宁乡城区省会副中心,培育省会城市新增长极;

“十片”,即以“十个重大城市片区”推动长沙都市区提质,突出重点优片区,高标准打造金阳新城、金洲新城、金霞新城三大产业功能片区,高水平建设滨江金融、国际会展、高铁西城、南部融城等四大高端服务功能片区,高质量塑造隆平、大泽湖、大王山三大特色功能片区。常住人口1200万!长沙发布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规划!

一轴一带两廊:

“一轴”为湘江综合发展轴,依托沿江发展动力,拉开城市南北骨架,集聚高端服务功能和特色功能,优化城市内部品质;

“一带”为长浏宁城镇发展带,依托沿线五大国家级产业园区,串联城市东西发展脉络,壮大城市产业能级;

“两廊”为长株制造业走廊,长潭科创走廊,面向长株潭区域协同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发展。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充分考虑市域各城镇的区域地位,逐步形成规模不同、功能各异、布局合理、相互联系紧密的城镇群体,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副城-乡镇-社区”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区即长沙中心城区,副城即浏阳城区及金阳新城、宁乡城区及金洲新城。乡镇为66个建制镇,其中中心镇8个,一般镇58个。

围绕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点建设黄花机场、长沙南站、长沙西站、金霞物流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枢纽对片区发展的引擎带动作用。

黄花机场枢纽突出空铁联运,并以黄花机场枢纽为核心,联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建设黄花机场第三、第四跑道和T3、T4航站楼,引入渝长厦高铁、云贵厦联络线、西南联络线,预留长九高铁接入条件。长沙南站枢纽未来以服务河东对外出行为主,缓解集散交通压力,并以长沙南站枢纽为核心,联动高铁会展城发展。长沙西站枢纽以服务河西对外出行为主,完善长沙市枢纽格局,并以长沙西站枢纽为核心,联动高铁西城发展。金霞物流枢纽促进区域联动、水铁联运,并以金霞枢纽为核心,联动金霞新城发展。

积极引导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书院路两厢等重点更新片区开展高质量城市更新。加大市府北片、蔡锷北路两厢、德雅路两厢、红星大市场、雅塘、湖橡、下碧湘街、湘雅附二、湘雅附三、蔡锷中路两厢等重点单元更新力度。推进潮宗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强化落实“四增两减”,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楼房、棚户区改造,凸显历史文化特色,提高设施共享,优化旧城空间品质;积极推进旧工业区建设发展,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打造新时代城市复兴长沙新地标。

3

评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