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公布了“长沙市商业和商务用地布局专项规划”批前公示,公示内容显示,长沙未来将打造“9个商务中心+15个商业中心”,简单来说就是CBD(商务)和商圈(商业)。
规划范围:长沙市六区一县
规划期限:2021-2035年
规划对象:包括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两类
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商业用地包括零售商业用地(B11)、餐饮用地(B13)、旅馆用地(B14),以及商业混合用地(B1B2\B1R\B1混合其他地类);不包括批发市场用地(B12)和居住用地内的服务设施用地(R12、R22和R32)。
(2)商务用地包括金融保险用地(B21)艺术传媒用地(B22)和其他商务用地(B29),以及与其他用地的混合(B1B2\B2R\B2混合其他地类)。
规划目标:至2035年,基本建成布局协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和商务空间体系,支撑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一)商务空间结构
疏解市中心商务功能,培育外围商务功能片区,引导商务空间沿江、沿地铁站点周边集聚,构建“一心八片、两带七轴”空间结构。
一心:即五一商务中心,优化提升综合商务功能;
八片:重点建设滨江新城、马栏山、梅溪湖二期、高铁会展区、空港、高铁西城、南部融城、洋湖新城,为长沙嵌入全球经济网络提供载体空间;
两带:引导商务空间沿湘江和浏阳河发展,提质沿江现代化城市形象。
(二)商业空间结构
顺应商业扁平化发展趋势,匹配市级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一主九副五特”空间结构。
一个核心商圈:五一广场及周边,服务范围覆盖全市乃至全省及周边省份。规划打造国际商业消费形象窗口,进一步提升商业服务水平国际影响力。
九个区域商圈:包括金霞商圈、星沙商圈、武广新城商圈、红星商圈、南部融城商圈、洋湖商圈、梅溪湖二期商圈、市府商圈、高铁西城商圈。区域商圈与轨道站点、公共空间紧密结合,提升区域商业活力、品质和效率。
五个特色商圈:大王山文旅主题商业中心、铜官文旅主题商业中心、马栏山文创主题商业中心、大泽湖滨水主题商业中心、省府商务主题商业中心。特色商圈满足市民差异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幸福感。